生態環境部9月28日發布消息稱,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7省(市)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情況。截至2018年9月中旬,7省(市)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531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13項,其余正在推進中。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7年4月至5月組織對天津等7省(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17年8月完成督察反饋。通過督察整改,一批長期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得到了解決,一批長期想辦的事情得到了落實。
7省(市)督察整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一些整改任務進展滯后;二是部分整改工作不嚴不實;三是一些群眾舉報問題整改不到位。由于跟蹤問效不及時,一些群眾舉報問題出現污染反彈和重復投訴現象,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
盤點7省市公開的整改方案,涉及化工行業的整改情況如下:
天津:
截至2018年8月底,整改方案確定的49項整改任務中,32項已完成整改并長期堅持,其余17項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并按序時進度持續推進。
在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方面。制定《天津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實施方案》,整合產業布局,以煉油乙烯芳烴和MTO為基礎,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細化工和能量綜合利用四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一、天津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企業450多家,年均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約4.16萬噸。其中位于濱海新區的大港石化、天津石化、中沙石化三家大型企業年排放量約2.8萬噸。督察期間現場檢查及監測發現,大港石化苯儲罐未加裝油氣回收裝置,重整再生工段排放煙氣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排放濃度分別超標2倍、13.5倍和21倍。天津石化重整再生工段排放煙氣中苯排放濃度超標1.7倍,2017年3月10日企業自行監測結果顯示,污油罐脫臭裝置、酸性水罐脫臭裝置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分別超標561.9倍和408.2倍。中沙石化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工作不規范,部分組件首次修復時間未達到標準要求。同時,現場檢查發現,濱海新區天津星源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違法進行大面積露天噴涂作業,僅2016年12月承攬的一項工程就使用涂料10萬余升,大量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方圓幾公里內均能聞到刺激性異味,濱海新區環保部門對此監管缺位。
整改進展情況:已經完成,長期堅持。
1.加大監督執法力度。一是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天津星源石化工程有限公司3家問題企業違法行為進行依法查處。二是整改落實。天津石化和大港石化已于2017年9月完成現場工程的整改工作,星源石化已將噴漆設施等主要生產設備拆除,不具備生產能力。三是強化監管。市環保局、濱海新區環境局定期對天津石化、大港石化等重點石化企業進行督查檢查和取樣監測,強化達標監管。
2.強化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查治理。召開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工作會,傳達市政府環保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專題研究我市2017年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工作,部署以三大煉化企業為重點的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重點任務。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我市重點行業VOCs專項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及時部署石油化工企業綜合治理和重點行業VOCs排查治理工作,逐項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
3.督促三大煉化企業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落實。及時召開三大煉化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作會,明確企業整改要求,濱海新區組織專家對三大煉化企業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完成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形成現場檢查意見。及時指導企業逐項落實整改任務,及時將整改情況上報市整改辦。
4.完成VOCs企業建檔立卡,強化重點行業綜合治理。2017年8月,組織推動全市452家重點企業和1511家一般企業建檔立卡,明確企業涉VOCs生產線信息及現有治理措施。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我市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區開展重點行業VOCs企業綜合治理。至2017年10月底,全市452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已全部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至2018年8月,全市1511家揮發性有機物一般企業全部建檔立卡、逐一治理,已治理完成1458家。2018年10月底前未完成治理改造的涉VOCs排放的一般企業,采暖季將依法實施停產整治,納入秋冬季錯峰生產方案。
5.大力推廣使用低(無)VOCs含量的原輔材料,配套改進生產工藝。全面實施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工作。實施城市建設VOCs綜合治理,自2017年9月1日起,全面執行《建筑類涂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DB12/3005-2017)。印發《市環保局關于開展干洗行業環境污染問題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并編寫干洗行業基礎知識培訓教材,指導各區對干洗行業開展工作。印發《市環保局關于開展2017年石化、化工裝置泄漏檢測與修復項目核查評估工作的通知》,部署2017年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核查評估工作,8家化工企業于12月下旬完成2017年度泄漏檢測與修復核查評估工作,嚴格控制儲存、裝卸損失排放。
6.建立長效機制情況。印發《天津市“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持續加大石化行業執法檢查力度,保持高壓態勢嚴打環境違法行為。
二、天津市現有大量化工企業,危險廢物及危險化學品運輸、貯存等環節環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整改進展情況:已經完成,長期堅持。
1.印發天津市“十三五”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實施方案,明確考核指標。共對890家企業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進行了督查考核,對存在問題的企業依法進行了處理。按照《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評級指標》,并結合《天津市環保局關于對污染源日常環境監管隨機抽查制度工作方案》的要求,不斷加大對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的執法監察力度。2017年7月以來,全市立案查處涉危險廢物違法企業48家,共處罰金114.2萬元。
2.組織完成了對各區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納入對各區績效考評環保指標,并向社會公開督查考核結果。建立長效機制,落實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及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企業主體責任,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層層分解落實責任,依法依規、科學有效地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
3.印發化工企業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環境風險整改工作方案、市安全監管局關于做好化工企業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環境風險整改工作進度報送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對化工企業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環境風險整改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的通知,對1211家化工企業及其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完成摸底并進行了檢查,共下達執法文書1375份,督促整改隱患問題2568項,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企業4家,問責企業4家,處罰企業5家,處罰金額20.4萬元;隱患排查治理發現的問題已基本整改,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預案、應急處置措施。
4.下發《市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天津市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夏季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截至8月31日,全市涉及此次專項整治的1493家企業(其中,危險化學品企業1428家、化工企業65家)已按要求全部完成了自查,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共檢查企業1040家次(其中,危險化學品企業1011家次、化工企業29家次),共查出各類隱患2253項,已整改1691項,已對18家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罰款42.5萬元;并對13家企業進行了立案處理;共約談企業72家,企業內部追責55人。
5.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通過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安全大檢查回頭看、危險化學品企業動火等特殊作業專項整治等工作,督促危險化學品企業排查、整改大批隱患問題,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降低可能帶來的環境風險。
6.排查隱患,督導督促整改落實。不定期巡查、走訪道路危險廢物運輸及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對危險品運輸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下發天津市道路運輸管理處關于開展春運安全生產督查工作的通知,對道路運輸企業安全工作進行實地督查。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對涉及危險廢物運輸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督促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定了《天津市道路運輸危險貨物運輸風險隱患防范措施》,并部署組織實施;2018年全市各區運管機構制定了《2018年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風險隱患排查整改監督檢查計劃》,持續做好日常監管、風險隱患排查及完善相關整改內容,做到“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自2018年1月至今,對12戶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隱患排查進行了實地抽查;現場督查14個運管機構,走訪檢查轄區道路危險廢物及危險貨物運輸企業21戶,向問題所屬的2個區運管機構下達書面整改意見。2018年以來,全市從事道路危險品運輸企業完成質量信譽考核168戶,未完成質量信譽考核的道路危險品運輸企業5戶。
7.道路運輸環節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為繼續鞏固督查整改危險廢物及危險貨物運輸環節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成效,開展道路運輸環節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并統計每周、每月環保執法情況。
8.持續進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完善應急救援機制。按照關于開展應急值守點名工作的通知要求,定期報告應急工作情況和突發處置情況,以及相關任務部署的落實情況和當前時段應急管理重點工作。
山西
截至2018年8月31日,60項整改任務中已完成33項。其中,2017年計劃完成32項任務223個項目,已完成31項任務222個項目;2018年計劃完成7項任務61個項目,已完成1項任務8個項目;中長期推進21項任務已完成1項,其他任務正在積極推進中。
一、2015年底,運城市因綜合督查整改不力被環境保護部掛牌督辦;2017年4月,運城河津市又因企業污染突出、違法違規問題處理不到位被環境保護部約談。但運城市對環境保護工作仍重視不夠,現場督察發現,全市部分鋼鐵、焦化企業尚未完成提標改造,平陸、臨猗、永濟等地污水處理廠仍不能正常運行,大量超標污水排入黃河。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整改。
(一)強化問題整改。針對約談問題,運城河津市集中開展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固廢危廢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動、面源污染治理提質行動、企業廠容廠貌清潔整治行動、取締非法違法土小企業等七個專項行動,共查封企業130家,責令整改289家,處罰659萬元,移交司法環境違法案件6起。
(二)加強提標改造。截至2017年底,運城市5家鋼鐵、17家焦化已全部完成提標改造。平陸縣污水處理廠和臨猗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已建成投運,永濟市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整治,污水達標排放。
二、2016年4月,長治市因環境質量惡化、企業違法排污等問題被環境保護部約談,但整改工作推進不力,2017年4月環境保護部再次督查發現,盛泰鋼鐵、祥瑞焦化、長信工業等企業違法排污問題依然突出。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整改。
(一)依法約談整改。2016年,長治市政府對環保部約談中涉及的6個縣(市、區)和29家企業負責人進行了集中約談警示,長治市環保局對首鋼長鋼、華晟榮煤礦兩家環保不達標企業負責人進行集中約談。長治市環保局對環保部督查發現問題的山西長信工業有限公司(與盛泰鋼鐵為同1家企業)、山西潞安祥瑞焦化有限公司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并責令限期進行整改。目前,兩家企業已按要求完成整改,經調閱2017年8月以來的在線監測數據,長信鋼鐵未發現企業存在超標情況,祥瑞焦化存在2次超標情況,已進行了處理。
(二)加強環境監管。2017年,長治市加大重點企業執法監管力度,共對699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實施行政處罰7629.411萬元,按日計罰2件、查封扣押117件、限產停產86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68件、移送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對屯留縣興旺焦化、華誠焦化、郊區昌晉苑3家焦化企業予以停產整治,持續保持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
三、晉城市多家以焦炭為原料的二硫化碳生產企業設施簡陋、污染嚴重,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應在2015年4月30日前淘汰,但相關企業一直違規生產,安全隱患突出。環境保護部多次督促晉城市加快關停到位,但直到2016年11月被中央媒體曝光,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批示后,才最終關停淘汰。
整改進展情況:正在推進整改。
加強巡查。晉城市陽城、陵川兩縣加強對境內已關閉二硫化碳企業的巡查,未發現“死灰復燃”的情況。
四、山西省曾將焦化產能調整重組作為振興產業的重要措施,但多年來推進不力,調整重組效果十分有限。截至2016年底,山西省焦化企業仍以4.3米焦爐為主力爐型,5.5米及以上的大型焦爐僅占2成左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規模小、布局散、產業鏈短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缺乏以環保治污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對企業提標改造一再放松要求,2016年全省133家焦化企業中仍有中陽鋼鐵公司焦化廠等20余家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嚴重。
整改進展情況:正在推進整改。
(一)支持產業升級。省經信委印發了《山西省焦化行業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工作方案》,起草了《山西省推動焦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送審稿)》《山西省焦化產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17年下達了《關于組織焦化企業綠色制造(環保提標改造)項目申報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的通知》,已報省財政廳予以撥付下達,支持11個焦化環保提標改造項目共1138萬元。資金已下達到縣級財政。
(二)優化焦化產業結構。按期淘汰拆除產能已置換的焦爐生產設施;研究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的逐步退出機制。嚴格執行市場化交易的焦炭產能置換政策,研究制定焦炭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在行業準入條件基礎上提高標準實施升級改造。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大機焦項目34個,建成產能4341萬噸,較2017年初增加570萬噸,增長15%,大機焦建成產能占全省建成產能30%。
(三)加強環境監管。省環保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焦化企業環境監管的通知》,省大氣辦印發《山西省焦化行業環保提標改造整改工作方案》,督導各市加強環境監管,完成焦化行業環保提標改造,并將焦化提標改造整改工作納入“鐵腕治污”強化督查,督促企業達標排放。
五、工業污染排放控制不力。重點行業環保提標改造推進緩慢。根據《山西省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焦化、鋼鐵等行業在2015年底前完成環保提標改造,但僅有約三分之一的企業完成。2016年3月,省環境保護廳發文將其余鋼鐵、焦炭企業完成提標改造時限放寬至當年10月;2016年12月,又發文同意將山西焦煤集團五麟煤焦公司提標改造延期至2017年3月31日,完成時限一拖再拖。督察進駐時,五麟煤焦公司等9家焦化企業仍未完成提標改造。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整改。
強力推進提標改造工程。省環保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焦化企業環境監管的通知》《關于檢查全省焦化行業提標改造整改工作的通知》,省大氣辦印發《山西省焦化行業環保提標改造整改工作方案》,督導9個城市完成了焦化行業環保提標改造整改工作方案。焦化企業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將焦化提標改造整改工作納入“鐵腕治污”強化督查的主要內容,對全省焦化行業提標改造的整改工作進行現場抽查,目前五麟煤焦公司等9家焦化企業提標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遼寧
截至目前,《整改方案》58項整改任務中,已有13項基本完成整改,38項按照序時進度有序推進,2項全面實施,5項尚未達到序時進度。
一、反饋問題:阜新市氟產業開發區和東梁溫泉城污水處理廠均未配套建設氟化物處理工藝,每天有5000多噸含氟廢水超標排放,造成西細河入大凌河斷面2016年氟化物濃度較2013年上升24.6%,水質由Ⅳ類下降為劣Ⅴ類。
1.氟產業開發區。
整改情況: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整改。
2017年12月12日,阜蒙縣政府、氟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廣東益諾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簽署碧波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協議,由廣東益諾歐公司負責運營碧波污水處理廠,并負責技術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工程,下一步將強化運行監管,遏制氟化物超標。
“一企一管”工程于2017年8月全面啟動。目前,“一企一管”中間一站、二站、三站、污水處理廠中間站集水池已完成,配套管網(工藝管道、明渠)工程已完成。已有21家企業簽訂污水在線監測安裝、運維協議,16家企業完成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工作。
2018年2月23日,阜新市環保局向阜新氟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下發了《關于對阜新氟產業開發區部分企業環境違法問題處理意見的函》,對阜新氟產業開發區內的企業進行詳細調查,對發現存在環境問題的20家企業下發了責令改正決定書。園區企業向碧波污水處理廠排放廢水之前,園區環保辦對廢水進行取樣監測,監測指標為COD、PH、氨氮和氟離子,待監測達標后,通過管道或槽車排入污水處理廠。阜新市政府明確阜蒙縣政府作為園區環境監管主體,明確阜蒙縣政府和氟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召開聯席會議進行環境監管。
2.東梁溫泉城。(略)
二、反饋問題:違法毀林占地問題在一些地區較為嚴重。2010年至2014年,大連長興島經濟區管委會為建設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對苯二甲酸、聚酯園等3個項目,在實施土地平整工程中毀林7812畝,其中包含5152畝公益林。2016年,國家林業局、遼寧省政府聯合約談大連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求嚴格追究責任,但至今未得到落實。2013年撫順豐遠熱高有限公司在建設索菲亞溫泉小鎮和叢林歡樂世界項目時,未經林業部門審批,違法毀林占地276畝,2014年在項目擴建時又毀林186畝。
整改進展情況:基本完成整改,逐步恢復生態。
大連市有關責任單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深刻吸取教訓,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一是積極補辦用林手續。經大連市森林公安局調查,恒力石化場地平整工程涉及毀林面積520.8公頃。在已有300.57公頃使用林地手續的基礎上,2018年4月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為大連長興島經濟區發放了174.7535公頃林地使用同意書。開展了規劃區外45.8公頃林地恢復工作,對未徹底完成林地恢復的15.33公頃制訂了修復計劃,一期8公頃已發布招標公告。二是依法依紀進行追責,大連市已約談8名相關責任人,相關責任追究問題已由市紀委進行調查處理。
撫順豐遠熱高有限公司在相關責任人受到刑事處罰后,依法辦理了林地使用許可。撫順市林業局加強對3宗征占林地項目的監管檢查,沒有再發現違法采伐行為。同時,撫順豐遠熱高有限公司結合項目區綠化,進行了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工作。
三、反饋問題:沿海石化環境安全隱患較大。遼寧省是全國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70%以上產能布局在沿海地區。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整改。
省發展改革委優化石化產業布局,嚴格核準備案項目,強化主體責任,健全環境安全風險防范機制。一是貫徹落實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嚴格執行省《工業八大門類產業發展政策》《遼寧省石化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促進石化產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綠色安全協調創新發展。二是按照《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遼寧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7年本)的通知》有關規定,嚴把石化、化工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對未列入國家批準的相關規劃的新建煉油及一次擴建煉油、新建乙烯、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項目,省級政府不予核準。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中限制類、淘汰類石化化工項目,市縣各級政府不予備案。三是協調地方政府著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主動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建設運營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對新建PX等石化項目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審查和風險防范化解預案,并督促企業加強項目管理,落實社會責任。
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組織編制了《遼寧省石化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新建石化、化工項目必須在依法設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齊全并通過規劃環評的產業園區內布設;對污染較重、廠址周圍環境敏感的老石化企業實施逐步搬遷改造,同時實現產業升級”。研究提出了《遼寧省石化產業發展政策》,明確了“石化項目要符合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滿足國家和地方制定的行業發展規劃、區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等規劃要求。新建煉化項目全部進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項目全部進入化工園區”。
省環保廳強化環境安全風險防范,配合發改、經信等部門做好石化行業規劃的審查工作,指導各市做好石化類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工作。2018年3月8日,印發了《遼寧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加強全省沿海石化項目環評審批工作的通知》,加強沿海各市石化項目環評審批管理。列入2017年度重點排污單位的沿海石化企業已完成自動監控設施建設,實現了與各級環保部門聯網傳輸。同時,省環保廳依法公布了第十二批遼寧省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名單,對部分石化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省交通運輸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全省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全面加強危險品存儲、運輸的風險防控;進一步完善應急體系建設,指導各市根據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習、演練,提升應急實戰能力。印發了《遼寧省交通運輸廳2018年度安全生產督查計劃》,將港口危險貨物作業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督查作為重點督查任務,確保兩年一次全覆蓋。